许多孩子发现上课“看不清黑板”,一定是近视吗?不一定!近日,刘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到眼视光中心配镜,说孩子眼睛近视了,看不清黑板。但经过检查后发现,孩子并不是近视,而是“弱视”,且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视力恢复效果可能不理想。得知结果,刘女士很疑惑:“孩子看不清不是近视吗?为什么都是看远看不清,怎么我家的就是‘弱视’呢?”
弱视近视各不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也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脑中80%的信息都是通过它获取。但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和升学压力的日益增大,许多青少年出现了各种视力问题,这其中,近视最为普遍,也最受家长关注。但除近视外,弱视这一视力问题同样不容小觑。
弱视是视觉系统发育过程中,受到干扰、阻碍与抑制,得不到视觉刺激,引起发育障碍与退化,包括形觉、色觉、光觉、立体感。它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发育性眼病,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近视和弱视虽都是看不清,但两者有区别。举个例子,若裸眼视力都是0.3的近视和弱视的孩子,通过戴眼镜矫正视力后,近视的孩子能矫正到1.0或相应年龄最佳矫正视力,但弱视的孩子即使戴镜,仍无法提高视力或不能矫正至正视,这就是近视和弱视的区别。
弱视危害更大
目前,我国儿童弱视发病率在3%左右,弱视儿童多达1500万。弱视也是成人单眼视功能损害的常见病因之一。
弱视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及形觉剥夺性弱视。其发病与遗传因素、生产情况、母孕期间状况(吸烟、酗酒、药物应用)等多种因素有关。
弱视对孩子的影响涉及多方面:
一、影响视力和视功能。患儿视力低于正常,部分患儿会导致单侧的眼睛恒定性内斜或者外斜的斜视性弱视。此外,弱视还严重危害儿童的立体视觉。立体视觉是视觉器官对三维空间各种物体的远近、前后、高低、深浅和凸凹的感知能力。在弱视儿童眼里,不能准确地判断物体的方位和远近,无法获取精细的立体影像。
二、影响学习和生活。弱视会使学龄期孩子,因视力下降导致手、眼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跤,出现视觉信息处理障碍和阅读障碍,导致阅读速度慢、理解力差等问题。同时,弱视的孩子还将在升学和就业时受到限制,如航空、军警、测绘、入伍、驾驶等。
三、影响心理健康。弱视儿童的感知会与正常视力的小朋友有所差别,这不仅会造成儿童学习和生活不便,还容易打击其自信心,形成自卑、自闭的不健康心理状态。
因此,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是解决儿童弱视的关键举措。
别错过治疗黄金期
很多孩子在体检时被查出有双眼弱视,必须通过配戴框架眼镜进行屈光矫正来治疗。这让很多家长难以接受。
“能不戴眼镜吗?”实际上这也是很多学龄前幼儿家长的困惑。弱视儿童多有屈光不正,佩戴适合的眼镜,不仅能使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还能使大脑视觉皮层接受良好的视觉刺激,促进视觉发育,这是治疗弱视的首要措施。若是单眼弱视,可用眼罩遮盖视力好的眼睛,让孩子多用视力较差的那只眼睛,促进弱视眼睛的发育。遮盖后要遵循医嘱定期随访,观察疗效并防止好眼发生遮盖性弱视。另外,还可进行一些视觉训练来刺激孩子视功能的发育。
4岁~6岁是治疗弱视的黄金期,在此期间,及时筛查并治疗弱视,疗效较明显。过了这一阶段,眼球逐渐定型,视觉发育逐渐停止,尤其是孩子在8岁之前如果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视力永久低下甚至失明。
总眯眼可能是弱视
如何尽早发现孩子弱视?除了到医院做视力检测外,家长平日里也可留心观察小孩的行为,看孩子是否经常眯眼睛,抱怨看不清;是否不能准确拿到东西,走路经常摔倒;侧着脸看电视或者凑到电视机跟前;眼睛有斗鸡眼等现象,这些都可能是弱视的表现。
此外,家长还可以在家里做一些简单测试。比如拿东西遮住孩子的一只眼睛,然后再遮住另外一只,观察孩子是否出现遮挡某一眼时出现哭闹、拒绝或拿不到东西,而遮挡另一眼时却是正常的。
要想孩子有一双健康的眼睛,家长要多方面关注。这里提醒家长们,孩子出生后应每年到医院做一次全面的视光检查,看看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等数据是否正常,同时也可以排查孩子是否有近视、远视、散光、斜视、弱视或其他眼病。家长还要指导幼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用手或其化物品接触、揉搓眼睛,以避免传染眼疾。看书时光线要充足,不超过一小时,每天进行间断性2小时户外活动。
弱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配合。弱视进行干预治疗后,双眼或单眼视力达到正常,还不能放松警惕,只有视功能恢复正常,拥有双眼立体视觉才算治愈。因此,家长一定要带着孩子坚持长期治疗、按时复查和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