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工之家 > 心灵鸡汤
漫话历练人生之天机禅语

作者(来源):许美英    发布时间:2007-06-01

 

人很难遗世而独立。既然人与人之间的遇合、碰触是必然的,那就是生活带点禅味,悟出一个让你我都能处之泰然的相处模式。

一只鹅在瓶子里

一般人对禅非常迷惑,觉得深不可测。事实上,禅就是讲心。那么心到底跟我们的生活有没有关系呢?这是肯定的,非常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心,随时都在每一个生活环境里活动,而且在其中产生种种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等情绪的变化,进而生起无边的贪欲、迷惑与烦恼,造成生活中的障碍与不自在。禅就是在这当中帮助你找到心,让生活可以真的自在与安定。那禅是什么呢?我分为五项来表达禅的内涵:

一、禅就是“真”的生活:能觉悟到永恒不变且普遍存在的真理,就叫做禅。

二、禅是“善”的生活:学禅、悟真之后,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心动念都是善。

三、禅是“美”的生活:禅的境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这样的境界,是何等的完美!

四、禅是“平常、朴实”的生活:禅的生活是非常朴实,没有欲望及贪求的,一切的作用都能融入空性。

五、禅是“感情”的生活:禅的感情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量。

最后,如果各位想体会禅的滋味,这里有一个公案是可以参参看的:有一个人养了一只小鹅在瓶子里,鹅长大后,该如何把鹅救出来?但是,不可以打破瓶子,也不能把鹅弄死。

 

说快乐┅┅

你快乐吗?

在这个扰攘纷乱的世界里,

你是否也像大多数人一样,终日彷徨,

忙碌却迷惘?

涉世未深时,你有许多的抱负和理想,

待识得人间愁滋味,

所有的愿景也许只剩下“过的快乐”。

然而,快乐在参禅甚深的宗师眼里,另有一番透彻清明的见地。

 

快乐是什么?

真正的快乐只有舍才能得,从舍中构筑一切的有。

最快乐的生活,就是善于驭心的生活。

快乐的生活就是清净无欲的生活。

乐善好施、无怨无悔的生活是快乐的。

最快乐的生命就是无执的生命,无执的生命就是没有执着,

不会被任何一个起心动念所绑住。

 

快乐何处寻?

喜悦从无所得而来。

时时刻刻为自己创造机会,即可开发快乐的人生。

无我,才能获致快乐;处处保护自己,就会常常忧虑。

境不转心转,如果能够常常调心,就能常生喜悦而少烦忧。

只爱自己的人,很难获得快乐;能够爱别人的人,

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当我们在付出、奉献时,往往能够忘我,如此一来,

快乐也就随之而来了。

外在的一切,拥有再多也不会满足,只有找回自己,才会得到最大的快乐。

当我们能了解到,环境是无法控制、变化无常的,就能获致真正的快乐与内心的安定。

人往往是因为一定要生活在习惯里,才会不快乐;而真正的快乐就是来自不活在习惯里。

如果心不改变,一样随现象而转,那任何的快乐最终都是痛苦的;但心若能改变,那么痛苦的当下也会变成快乐。

修行是自利,菩萨是利他;修行是个人快乐,给别人快乐就是行菩萨道。

远离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快乐布施给别人;因为,给予别人多少快乐,就能回收相同的喜悦。

快乐要放得下,放不下表示拂法没有学好。

 

说烦恼……

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烦恼的?

当我们开始意识到“自我”,意识到“拥有”以后,烦恼也就开始了。

烦恼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青少年有青少年的烦恼,老年人有老年人的烦恼,甚至连儿童都有烦恼。

生活常常就这么跟烦恼纠缠着!

如果你懂得禅,就不必再随着烦恼起舞。

 

烦恼的源头

其实,只要是人,就会苦恼,无论遭遇是好是坏,都苦;因为没有智慧,连身体也成为累赘。

沉重的感情压力是一种苦,有了觉得烦,没有又觉得失去依靠,

所以感情就是彼此依靠,怕依靠没有了,就去管对方,要求很多,到最后烦恼就产生了。

当我们自私的时候,往往就是我们最痛苦的时候。

 

烦恼的面貌

莫名其妙生起的烦恼,叫做“无明烦恼”;

无明烦恼是生死的根本,业力的所在。

烦恼比岁月更易催人老。

烦恼即菩提。

人最大的苦恼就是计较。

 

抛开烦恼

有智慧的人,内心不会产生障碍。他们总是这样也好,那样也行,所有的烦恼通通消化掉了。

对人事不去觉受、贪住,则不生烦恼。

除烦恼的办法就是学习怎么无挂碍去生活——修行既是修养。

心如鸟笼,烦恼就如笼中鸟,只要把鸟笼打开,烦恼就消除了。

最大能容,慈悲一切,才能真正没烦恼。

观念对,烦恼就会少。

稻子种到田里,会长稻穗;一个人肚子饿了,就要吃。

同样的,烦恼来了,就要空掉,这是现实生活的体悟。

你觉得烦恼是非常宝贵、非常有价值的吗?

否则,为什么老喜欢把自己困在烦恼里?为什么不放过自己呢?

 

说人我……

人很难遗世而独立。

既然人与人之间的遇合、碰触是必然的,

那就让生活带点禅味,

悟出一个让你我都能处之泰然的相处模式。

 

良性互动

别人的愤怒是对我们的锤炼,就怕别人不出招,出了招才知道如何接招。

不造口舌是非的人,不论去哪里,别人都会在前面给你夸奖,后面给你赞叹,所以口业清净就会获得好的名声。

智慧高的人生活范围大,因为他能包容,能够令人安定,每个人都喜欢跟他在一起。

不了解因果才会作弄别人,作弄别人就没有福报。

慈悲是从包容的宽广度来感受菩萨的无生法忍。

虽然生活中必须竞争,但是有了佛法,就能以休闲的心做事,在竞争中放下。

尊重别人,就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也会有贵气。

站在别人的立场想,才有办法体贴别人。

不听人我是非,听人我是非既是是非人,不能成大事。

 

反求诸己

在生活中训练自己量大;在工作中训练自己圆融。

修行是在管自己,自己都不管了,还管得了谁?

众生就是我,我就是众生。

肯低头的人,永远不会撞到矮门。

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却不理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我执。

要常常修理自己,忍耐别人的个性,

如此一来,自己的个性就会圆融了。

当自觉不伟大时,才可以成就伟大之事。

学佛是为了过一种理性的生活,在情绪中降伏自己的烦恼;

做任何事之前,先替别人想一想,如果做了会伤害别人,就不要去做。

能在举心动念中不伤害众生,既是菩萨。

 

说观照……

你有多久没有深刻地面对自己?

对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是否有许多的无奈、不满和无力感?

那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不了解这个世界的真假。

若能常常关照自己和周遭的一切,你将会发现,生活起来容易多了。

 

和自己对话

障碍是最好的鼓励,希望你再接再厉,不要被障碍吓倒了。

我们都怕失去这个虚无飘渺的生命,除非找回自己,才能真正得到保障。

您,拥有什么?金钱、感情、事业,这些都会无常。

到最后,您拥有的是什么呢?还是自己,

一切都失去了,只有自己不曾失去,

从盘古开天到现在,您,一直是那样纯净地在那里。

不敢面对自己,时常逃避自己的人,日子久了就会失去自信。

认清自己为认清世界的根本,要研究这世界不如先研究自己。

随时随地超越自己的执着。

 

观真假、有无

常观世间一切的变化,久而久之,就明白什么是假相,

看得出假的,就知道真的在哪里了。

常常观一切都是假的,观久了,就不会对有形有相的的东西起贪爱。

心就像水晶球一样地剔透玲珑,虽处处应缘而现,

但水晶的本质依然不变,这就叫做智慧。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要抱持这样的体悟面对生活中任何变动,

不要一遇到麻烦,怨、憎、恨就出来了。

身体就像泡沫一样,又像鹏鸟踏在雪上的痕迹,当生命的缘结束时,

它就消失掉了,所以“我”是很无常的。

如何从“有”与“空”中去解脱?即观色即空,空即色。

外在的一切会触发内心的种种想法,但内心的想法终究会过去。

别人痛苦时,我们要做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但在观念上,要明白一切苦乐都是梦幻泡影。

 

在省思中成长

看到别人,可以反省自己到底在做什么,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一个圈圈,

谁是大圈圈?谁是小圈圈?自己又是哪个圈圈?你可以慢慢地画,

看看自己的思想大概在哪个生活圈里面。

修行就是要:审查自己的心、规划自己的心、企划自己的心。

当生意不如意时,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怪罪迷信,

要反省过去的因果,并且常做布施的工作,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学习放下,该来的事情就让它来,也让它自然地去,

无须让它停留、为它挂碍。

修行就是为了让灵性 ,不要让外相转去。

所谓“历事练心,才会觉悟”,当遇到障碍时,第一步要先反省自己,

对人是否不慈悲?是否不恭敬别人?

如果你对别人都很慈悲,别人自然会尊敬你。

 

说付出……

付出是一件很奇妙的事,看似耗费了你的一些时间、金钱,或是能力。

但是,回馈总在意料之外发生。

它也许是成长,也许是快乐,也许是健康、友情……

所以佛曰:福报从喜舍中来。

 

施比受有福

布施就是舍心,一直付出就会觉察无我,一直放下就会了解解脱。

要恭敬每一位被帮助的人,若没有他们,我们就没有机会服务了。

众生是磨石,你是刀,看究竟是谁占了便宜?

所以,要对众生有付出的心。

义工就是做放下的工作,勇于付出就是放下,

很多义工常开心地找到了自己,因为佛法的体验是从付出来的。

付出是一种公关,也是一种接福。

 
版权所有:上海市田林第二中学 地址:徐汇区柳州路400号 邮编:200233 联系电话:021-6436274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9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