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与莼菜》教案
执教:童丽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又蕴含的丰富情感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如何去品味语言是本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学难点:教学中借助对对比的手法的分析,以及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查阅字典,解决生字词。
2、向父母询问故乡的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了一首王维的诗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按理说,难得见到来自故乡的友人,想问的要问的该问的事情很多,可为什么作者一概不问,却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预设:梅花代表了故乡,成为自己思念故乡的载体,问梅花即问故乡,这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人们常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风物上,如一条河、一碗野菜等,我们熟悉的叶圣陶先生也是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藕与莼菜》。
(二)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散读课文,作者认为故乡可爱在哪里?边读边圈画
注意这些词的读音与释义:
濯(zhuó) 拣(jiǎn )担(dàn ) 嚼(jiáo )贾(gǔ) 沽(gū ) 埠(bù) 譬(pì)
待价而沽 欣羡 欢愉 抑郁 憧憬 蛰伏 浑凝 硕腹巨贾
2、“这里”指的是——藕与莼菜。交流书中故乡藕与莼菜的描写,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感情。
解说:作者由偶然的吃藕引发绵绵的联想:从餐桌上雪白的藕片联想到故乡清秋出产的藕,由藕联想到濯藕的弯弯的小河,担藕上街的乡民,由卖藕的乡人联想到卖藕的场景。对藕的描写,更是令人垂涎: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而莼菜又是那样令人陶醉啊。可是这些只是故乡的藕与莼菜,作者生活的地方有这么美的菜肴吗?
(三)再读课文对藕与莼菜的描写部分,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请同学们阅读圈画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体现对故乡的热爱,
故乡的“藕”: ①洁白、玉色②清淡、甘美③长节的、鲜嫩的
“这里” 的“藕” :①瘦②涩③少,被着锈斑
故乡的莼菜: ①天天吃②嫩绿、诗意、令人心醉的无味之味③满舱盛满莼菜
这里的“莼菜”: ①难得吃上②用瓶子装
解说:作者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手法,从故乡的藕写到远离故乡的藕,两者从数量、价格、外形、口感方面对比,进一步写出故乡的藕的诱人,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也溢于言表。
2、还有“我”和孩子们吃藕的对比(看情况是否需在课堂讲)
解说:这句话写的是孩子觉着这来自故乡的藕很好吃,吃得很满意,以至于吃完了半个钟头还不想再吃别的东西或做别的事。这样写表面上写的是眼前的藕,实际上是与上文我吃这藕的反映作比较,孩子没有吃过故乡新鲜的藕所以觉着这藕好吃,我吃过故乡的新鲜的藕所以觉得这藕难吃,这样侧面写出故乡的藕的新鲜甘美。
3、朗读作者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描写,再次感受对比之后作者对故乡的感情。
拓展莼鲈之思: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苑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这故事,被世人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唐人诗中,以莼菜鲈鱼的典故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很多,李白、白居易、崔颢等都写过莼菜的诗句,难怪作者要说它充满诗意了。才会“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过渡)
(四)读课文最后部分,感受作者深深的故乡情
1.作者难道只是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吗?
(不是,还因为故乡有亲密的人、知心的朋友,更有那份难舍难分的情结。)
再读第一节
解说:这一段故乡清秋图的描绘。这个描写截取了劳动场景美的一瞬间,其动作、色彩可入画、入诗。其中男女藕农的外貌衣着、担藕的矫健风姿、休息时的随意闲适,都略去了劳动的艰辛过程,而展示给读者健康、纯朴、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2、读最后两节,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作者是真的“不恋故乡”吗?
解说:作者是恋故乡的,只是这种感情深藏心中,一旦有什么东西牵出来了,便一发不可收拾。比如文中第一句:“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
②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作者是否真的“不明白”?
解说:明白的,这里用的是设问,给人以纡回百折、变幻多端而不离其宗之感,从而解开了“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之谜,也剖析了藕与莼菜同怀乡之情的内在联系。“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所以起了深浓的情绪。
③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作者恋恋的到底是什么?
指导:作者恋的不仅是故乡的藕的洁白,让人想起高品的东西;而莼菜的无味之味更令人陶醉。更是由藕到莼菜让人联想起了家乡纯朴的民风和憨厚的故乡人。从而抒发了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3、师范读这两节
解说:或许你们这个年纪,还不能完全领会作者的怀乡之情。作者叶圣陶(1894.10.28—1988.2.16),原名叶绍钧。作家、教育家。早年试验新式教学。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建国后任出版、教育、文史等部门领导。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二十多岁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三十多岁时写下这篇文章。而我离开家乡也已经有十年了,下面我给大家朗读下最后两段,仅供互相交流。
4、学生朗读,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借助这首《思乡曲》,请大家散读一遍这两节,体会作者的思乡情。然后我请同学来朗读。点评
5、小结:作者所神往的,正是与小村水土相连的藕和莼菜。尤其是那诗情画意的“鲜嫩的玉色”和“嫩绿的颜色”。藕与莼菜是思乡的“牵系”,其食用的意味,虽是平淡的“无味之味” ;而它们的文化意味则是历久弥重的“无味之味” 。正是这“无味之味”的乡思,激起了作者深浓的情绪,引发了他对能够舒展疲惫身心的“故乡”的强烈向往。
(五)布置作业
1、文中的语言很美,摘抄两段两句你最喜欢的语句,并写下你摘抄的理由。或课外查找“莼鲈之思”的典故。
2、拓展阅读《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3、向家人或其他方式了解自己的故乡,看看故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有怎样的风俗习惯。为活动课“寻根记”做准备。
(六)板书预设
藕与莼菜
叶圣陶
藕
与 故乡 人 情
莼 可爱 健康、美、淳朴 深浓、眷恋、怀念
菜